說到“精盡而亡”,很多男性朋友,可能會直接噴小編一臉口水:“精盡而亡”?開什么玩笑?別拿“偽科學”嚇唬我們行不行?
沒錯,在很多人看來,“精盡而亡”,確實只是一句玩笑話而已,但絕對不是什么“偽科學”。如果不信,勞煩認真看完這篇文章。

“精盡而亡”古來有之
第一個“精盡而亡”且有文字記載的名人,當屬漢成帝劉驁。
據清中期永瑢(康熙第六子)、紀昀(紀曉嵐)編撰的《四庫總目提要·飛燕外傳》記載:一夕,昭儀(趙合德)醉進七丸(慎恤膠,壯陽藥的一種),帝(漢成帝)昏夜擁昭儀居九成帳,笑吃吃不絕。抵明,帝起御衣,陰精流輸不禁,有頃,絕倒。
第二個“精盡而亡”的名人,出身雖然不怎么顯貴,但名頭卻足夠的響亮。這個名人,就是出現在明清市井小說《金瓶梅》中的西門慶。
據《金瓶梅》第七十九回《西門慶貪欲喪命 吳月娘失偶生子》描述:潘金蓮與西門慶強行房事之后,“初時還是精液,往后盡是血水出來,再無個收救。西門慶已昏迷去,四肢不收。

此“精”非彼“精”
很多男性朋友認為:“精盡而亡”的“精”,指的應該就是所謂的“精液”。比如武漢成帝劉驁和西門慶,都出現了精液流瀉不止的情況。
實際上,“精盡而亡”的“精”,在中醫領域,屬于一個相對比較寬泛和抽象的概念。既可以指精液,也可以指精神、精力、體能,也可以指精華、精髓。

“精盡”只是表象
我們先來看看“精盡而亡”的表象——精液流瀉不止。
作為控制射精的閘門,前列腺的內部,分布著大量的神經組織。這些神經組織,一方面,控制著前列腺的收縮舒張;另一方面,承擔著對性刺激的感受的傳導功能。

大腦損傷和心臟猝停才是本質
接下來,我們再來看看“精盡而亡”的本質——大腦損傷和心臟猝停。
一、大腦損傷引起的“精盡而亡”
在性生活的過程中,大腦神經高度興奮,大腦的需氧量急劇增加,進而對呼吸神經提出更高的要求,加速呼吸的速度。長期縱欲過度,造成呼吸神經慢性疲勞,終形成對呼吸神經的抑制。
當呼吸神經的抑制到達一定程度時,對人體呼吸系統的“指揮”能力下降,呼吸系統無法正常運轉,無法滿足大腦正常的需氧量,進而造成大腦的缺氧損傷,威脅到男性的生命安危。

二、心臟驟停引起的“精盡而亡”
眾所周知,大腦的供氧,主要通過血液循環來實現,而血液循環的推動器,就是心臟。除此之外,包括陰莖海綿體在內,性器官的充血,也需要通過心臟對血液的推動作用來實現。
這一點,正是在性生活的過程中,男性心跳加速的原因所在。
長期縱欲過度,容易造成心臟肌肉的疲勞,收縮和舒張功能下降,難以維持心臟正常的搏動,甚至導致心臟的驟停,難以滿足大腦的正常供氧和性器官的正常充血,也會威脅到男性的生命安危。